WEFV2626EFCEYYYB15VEF

 

內容簡介

  人們為何需要音樂?音樂有哪些功能?音樂為何會引起情緒?聽音樂時為何會想要律動身體?……拜科技進步之賜,科學家如今可以觀測人腦在處理音樂訊息時的活化型態;另一方面,音樂活動的跨物種比較,也隨著生物學家對於靈長類、鯨豚、鳥類……的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本書結合神經科學與演化生物學的觀點,探討音樂認知心理學的主要議題,本書二版增加了一些有關大腦中輔助運動區(supplementary motor area)、預設模式網路(default mode network)、顯著網路(salience network)的文獻,以反映科學家對於音樂腦的研究進展。關於音樂應用的議題,在二版中特別凸顯了三項音樂功能:第一,聆聽音樂可以緩解某些病人的疼痛感,其原理涉及預設模式網路;第二,兒童藉由音樂遊戲促進了大腦的發展,可以強化動作協調、感覺統合、認知控制,以及聽語能力;第三,在音樂中展現個人創意,能促進預設模式網路跟認知控制(cognitive control)腦區之間的互動與平衡。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蔡振家


  臺灣新竹人,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之後赴德留學,取得柏林洪堡大學(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音樂學博士。返臺後擔任臺大醫學院耳鼻喉科、應用力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現為臺大音樂學研究所專任教師,也是該校「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的成員,主要研究興趣為:生物音樂學、藝術與醫療、音樂聲學、戲曲,在校開設「音樂、演化與大腦」、「音樂作品中的愛」、「疾病與災難的表演與展示」等課程。研究論文散見於《歐洲神經科學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腦與認知》(Brain and Cognition)、《音樂知覺》(Music Perception)等。
 

目錄

再版序
作者序
 
第一章 聲音本質與聽覺系統
第一節 音量、音高、音色
第二節 周邊聽覺系統
第三節 中樞聽覺系統

第二章 音感:音高訊息的初步處理
第一節 絕對音感的利弊
第二節 絕對音感的獲得
第三節 音感的神經基礎
第四節 音程、旋律、相對音感

第三章 音樂的意義與形式
第一節 音樂符碼如何獲得意義
第二節 從語意到概念
第三節 音樂的形式與組合規則
第四節 音樂在戲劇中的功能

第四章 音樂與運動系統
第一節 演奏者與演唱者的大腦
第二節 拍子、拍節、節奏
第三節 跟著音樂起舞
第四節 音樂即興

第五章 音樂的情緒特性
第一節 從共鳴、渲染到昇華
第二節 音樂情緒的神經基礎
第三節 聽眾研究

第六章 跨物種比較與生物音樂學
第一節 大翅鯨的歌曲創作
第二節 鳴禽的音樂性
第三節 靈長類的二重唱與打擊樂
第四節 跨界新視野

餘韻:音樂是聽覺的提拉米蘇
 
附錄
索引
圖片出處
 
 

再版序

  音樂活動包括了演奏(演唱)、創作、欣賞,這三個面向都很重要,但是臺灣的音樂專業教育比較重視前兩者,相對的,諸如「聽眾的大腦如何處理音樂訊息?」「欣賞音樂對於生活有何影響?」等議題,則未受到應有的關注。實際上,音樂聽眾的人數遠多於音樂家,因此,如何讓更多人懂得欣賞音樂、善用音樂來提升精神生活,應該是音樂教育的重要目標。此外,在充分瞭解聽眾、培養聽眾之後,音樂的演出與創作也會更加符合人們的需求。

  本書的一個核心目標,便是想要喚起音樂人與大眾對於音樂聽眾的關注。本書希望從欣賞音樂的認知機制出發,廣泛探討音樂心理學的議題,包括音樂演奏(演唱)與創作的大腦神經基礎,其中有許多議題跟以下四大謎題有關:

  1. 人們為何需要音樂?音樂有哪些功能?
  2. 音樂為何會引起情緒?聽音樂時為何會想要律動身體?
  3. 生物會趨吉避凶,但為何有許多人喜歡聆聽哀傷或悲壯的音樂?
  4. 人類的音樂跟語言有何異同?

  這些謎題都相當吸引人,但目前還沒有完整的答案。令人振奮的是,在本書初版發行之後的六年之間,音樂心理學家與其他領域的科學家,對於這些謎題已有更多的瞭解,本書也利用改版的機會,納入相關的新發現。

  本書的二版維持原本的架構,而在內容上增加了近年的新發現,其中較大的修改,是增加了一些有關大腦中輔助運動區(supplementary motor area)、預設模式網路(default mode network)、顯著網路(salience network)的文獻。最近的研究顯示,我們之所以能享受音樂的流動,從中體驗各種情緒與律動感,有賴這些腦區的協同運作,而音樂在人類文明中之所以能夠發揮種種功能,也跟以上兩個神經網路有關。

  筆者近年的教學中,經常鼓勵學生思考音樂在人類社會中的功能,因為純學術的探索,終究還是要落實於生活,促進健康與福祉。關於音樂應用的議題,本書在二版中特別凸顯了三項音樂功能,並且從認知神經科學來解釋。第一,聆聽音樂可以緩解某些病人的疼痛感,其原理涉及預設模式網路;第二,兒童藉由音樂遊戲促進了大腦的發展,可以強化動作協調、感覺統合、認知控制,以及聽語能力;第三,在音樂中展現個人創意,能促進預設模式網路跟認知控制(cognitive control)腦區之間的互動與平衡。

  期待讀者在瞭解音樂的認知原理之後,也能思考其應用於生活中的各種可能性,從而提升音樂的功效。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503941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32頁 / 17 x 23 x 1.8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 本書分類:> > >

內容連載

第二章 音感:音高訊息的初步處理(摘錄)
 
認知心理學所探討的心智活動,包含了各個層次的處理,上一章所提到的音頻拓樸組織,是初級聽覺皮質對於外界傳入的音高訊息所進行的編碼,屬於較低層次的處理。接下來,音高訊息在腦中的表徵(representation),則是稍微高階一些的認知歷程。
 
所謂的表徵,是將現實世界的事物以較為抽象或符號化的形式來代表。音高的表徵主要有兩種:空間的高低位置、音名(pitch name),其中後者用在音樂認知裡面,很少用在語音的認知。音名的表徵又可以分為兩個系統:固定音名系統(fixed-do system)、首調音名系統(movable-do system),大致而言,具絕對音感者習慣使用固定音名系統,而不具絕對音感者可以依據其良好的相對音感,使用首調音名系統。絕對音感與相對音感,代表著將音高映射至音名的兩種方式,前者根據固定的映射規則(mapping rules),後者則根據音樂的上下文來訂定映射規則,注重音高之間的關係。
 
本章從一般人對於絕對音感的迷思入手,指出這項能力與音樂才華並無關聯,接下來探討絕對音感的獲得,指出遺傳基因與幼年期音感訓練的重要性。本章的後半部分,比較了絕對音感與相對音感的認知機制與神經基礎,指出前者類似於語意處理,後者類似於空間處理。本章希望藉由音感的探討,引入一些重要的認知心理學觀念,包括:發展與學習、認知基模(cognitive schema)、認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y)、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模組(module)。
 
第一節 絕對音感的利弊
 
多數人都具有不錯的相對音感,擁有絕對音感的人則極為稀少,這種人可以認出單音的絕對音高,不管是噴嚏聲或煞車聲,具絕對音感者都能輕易指出其音高相當於鋼琴上的哪一個鍵。
 
關於絕對音感的研究已經有超過百年的歷史,而在神經科學蓬勃發展之後,此一研究議題涉及了神經生理、神經病理、神經發展、基因表現、音高表徵、語意處理(semantic processing)、工作記憶、種族差異……等,是個十分有趣的議題。
 
絕對音感的定義
 
所謂的絕對音感,是指能夠在沒有基準音的提示之下,正確指認鋼琴或其他樂器上隨機演奏的單音,具絕對音感者的辨音正確率,通常高於八成。關於絕對音感的定義,還有以下幾點必須留意。
 

 

 

 

相信許多哺乳期媽媽都有追奶經歷,為了寶寶的母乳營養能跟上,各種高營養、高熱量的食物一頓也沒敢落下。一段時間下來,寶寶的成長和奶量不一定長上來了,但體重秤上的數字一定長了。 兼顧母乳營養和恢復產前身材是讓許多哺乳期媽媽感到糾結的問題,少吃真的會影響母乳嗎?為了下奶喝豬蹄湯、鯽魚湯真的有必要嗎?今天我們來談談母乳媽媽是否可以減肥,以及如何科學減脂不減奶。 母乳媽媽吃多少才夠泌乳所需?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哺乳期女性每天需要比非哺乳期女性多攝入500大卡,這個建議給人直觀的感受就是——哺乳期媽媽確實需要多吃。但很少有人去想,多攝入的熱量是為了彌補泌乳消耗掉的熱量,以幫助母親維持現有的體重。 大多數媽媽的現狀是孕期體重增加或者增加過多,而這些增加的體重也會為泌乳提供能量支持。孕期增重12kg的哺乳媽媽,可能會有3kg左右的儲存脂肪用於支撐泌乳。所以,雖然每日會多消耗掉500大卡用來泌乳,但因為不注意控制每日攝入量,孕期增加的體重不但不會減少還有可能增加。 ... 要想減肥,就要製造熱量缺口。一個正常體重的哺乳媽媽每日安全攝入量=基礎代謝+泌乳熱量,大約在2100大卡~2300大卡之間。而對於孕期體重增加過多的母親,則可以適當減少每日攝入量,用自身的脂肪為泌乳提供能量支持,直到體重恢復到孕前體重或者「健康體重」。 所以,哺乳期媽媽只要學會合理控制熱量和科學搭配飲食結構,保證每日攝入量,選擇針對性的產後運動打開熱量缺口,就能實現健康、平穩減重的目標。 -哺乳期減肥,方法很重要- 雖然媽媽的胖瘦跟母乳沒有關係,但是媽媽的健康和營養的確對乳汁的質量有很重要的影響,所以產後媽媽減肥最需要考慮的事情就是保證母乳的同時抓住產後減脂黃金期。 與其喝湯,不如吃肉 相信新手媽媽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哺乳期的下奶湯,豬蹄湯、鯽魚湯……奶白色的濃湯看起來就非常「下奶」。 但其實白色的濃湯是因為脂肪含量高,簡單來說就是漂浮了一層油,並不一定有下奶的功效。 攝入高脂肪的食物不僅會讓媽媽越來越圓潤,嚴重還會帶來堵奶的危害,寶寶長期食用脂肪含量過高的母乳,長大後肥胖的機率也會跟著增加。 與其喝湯,不如吃肉,選擇一些蛋白質含量高,烹飪方法清淡的肉類對母乳更有好處。 ... 粗糧代替白米麵 飲食中,可以用粗糧替換一些精糧,優先推薦小米、黑米、紅豆等食材。 比起日常的白米、白面,粗糧食物屬於低GI食物,有利於維持血糖穩定,飽腹感也更強。維持血糖的穩定,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脂肪的合成能力。 ... 同時,粗糧富含豐富維生素B1,能提高母乳質量,對寶寶的健康也很有幫助。 建議哺乳期媽媽每天攝入粗糧50~100g 不建議頓頓只吃雜糧,以穀類為主,做到粗細合理搭配。 有計劃的動起來 哺乳期媽媽也可以有計劃的動起來,以減少孕期增加的體重,防止產後體重滯留。 哺乳期媽媽運動不能過於疲勞,要適度、循序漸進。建議哺乳媽媽在第一次來月經前都要避免激烈運動。 關於產後運動,這三點寶媽們一定要記好: 存在盆底肌、腹直肌問題的寶媽,不要急著跑跳、練腹,要先通過針對性運動恢復這些肌肉的功能。 剖宮產、側切的寶媽,更要合理選擇運動,以免影響傷口癒合。 身體還沒完全恢復的寶媽,運動的主要目的是恢復身體活力和功能,安全運動搭配健康飲食來控制體重。 ... 1、產後3天推薦開始做產褥操 ... 第一節:仰臥,深吸氣,收腹部,然後呼氣; 第二節:仰臥,雙臂直放於身旁,進行縮肛和放鬆運動; 第三節:仰臥,雙臂直放於身旁,雙腿輪流上舉和並舉,與身體成直角; 第四節:仰臥,髖與腿放鬆,腳底放在床上,盡力抬高臀部和背部; 第五節:仰臥起坐 第六節:跪姿,雙膝分開,肩肘垂直,雙手平放床上,腰部進行左右旋轉動作; 第七節:全身運動,跪姿,雙臂支撐在床上,左右腿交替向後高舉。 以上動作產後3天就可以開始,每2天增加1小節,每節做8~16次。可以有效激活產後身體,增加身體活力,幫助虛弱的身體消耗囤積的脂肪。 2、產後4~6周根據身體恢復情況可以開始規律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選擇抱娃走、散步、慢跑等運動,避開跳繩、快跑等激烈運動。根據身體的恢復情況,一般建議開始時每天進行15min運動,然後慢慢增加至45min,保證每周4~5次。 ... 3、開始力所能及的力量訓練 因為孕期的損傷,寶媽媽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恢復情況,搭配有氧運動開始一些力量訓練,幫助減脂的同時還能達到塑形、恢復身體機能的作用。 動態死蟲子 每組20次,做4組 ... 要點: 適中收緊腹部,保持腰部緊貼地面,如果感覺腰部疼痛可以在腰下面墊上毛巾卷。 這個動作可以提高核心力量,改善產後腹直肌問題,塑造腰部肌肉,減掉腹部脂肪。 夾枕臀橋 每組20次,做4組 ... 要點: 1、感受臀部發力,手臂和上背不要發力; 2、收緊腹部,避免腰痛 3、下巴儘量收緊,保持椎體豎直。 臀橋可以強化腰背部、臀部和大腿後側肌肉,強化核心力量和穩定性,達到瘦腰、塑臀的效果。 總之,產後溫和的減肥方法完全不會影響乳汁的質量,吃好每一餐搭配針對性的運動計劃,就可以兼具營養和身材。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哺乳期減脂方法,可以領取口袋辣媽營專業管理師打造的《母乳期健康飲食實操課+恢復訓練》,專為新手媽媽打造,提供飲食指導和哺乳期減脂運動建議。

 

 

WEFV2626EFCEYYYB15VEF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2KMMxyL.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54064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外埔型男剪裁專業剪髮推薦髮廊潭子髮廊推薦專業剪髮推薦髮廊沙鹿羊毛捲髮勤美誠品附近頭髮燙直
東勢短瀏海飛機頭推薦染髮店 勤美誠品附近染出滿意的髮色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歐美感挑染推薦台中染髮推薦一中商圈推薦中長髮造型推薦髮廊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大遠百附近髮根不好剪 台中在地推薦染髮技術很好的髮廊大雅美式風格的質感男仕理髮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新社韓式木馬燙學生染髮推薦髮廊 特殊漂色,台中客製染髮精選推薦大遠百附近耳圈染髮推薦染髮店 新光三越附近男生髮型推薦的髮廊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灰色霧感台中染髮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網路優惠爆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